- 歡迎訪問廣東省自考網!本站為考生提供廣東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廣東教育考試院eea.gd.gov.cn為準。

簡答題
1、患病后病人一般有哪些心理問題?
一個人軀體患病后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在心理過程和人格上的變化(2分): 1、認知功能的變化(1分):病人主觀上感覺異常是病人認識上的變化。這種主觀的強化使病人的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能力都圍繞著軀體的疾病產生異常反映。對自身的注意力增強;感受性提高,對環境刺激和變化更敏銳,對時間、空間等的定向力發生障礙,甚至產生錯覺、幻覺;記憶力衰退,健忘;邏輯思維能力受到損害,對疾病的分析判斷下降,對治療表現得猶豫不決。疾病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損害病人的認知功能,甚至造成認知功能障礙。 2、情緒活動的變化(1分):情緒變化是病人在病中都將不同程度體驗到地最常見、最重要的心理變化,它突出表現在病人情緒活動的強度和穩定性上,病人的消極情緒反應增多,強度增大;情感脆弱,易激惹受傷害,容易悲傷哭泣。 3、人格變化和意志行為變化(1分):人格變得自我中心、放縱自己,過分依賴,獨立性減弱,感情用事,性情不穩定,過分要求增多,盲從、被動、缺乏主見等。
4、 簡述醫患關系
醫患關系就是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交往過程,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2分)。根據醫患雙方在共同建立及發展醫患關系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各自所具有的心理方位、主動性及感受等的不同,可以將醫患關系分為三種基本模式(2分),主動-被動型、指導-合作型、共同參與型(1分)。
5、簡述情緒與情感的區別
情緒與情感這兩個概念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嚴格區分。情緒一般是作為情感的同義詞來運用的,但是在心理學上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分): ①情緒與生理需要是否獲得滿足有關。而情感則是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1分) ②情緒具有明顯的情境性,它往往由當時的情境所引起。一旦情境發生改變,情緒會很快消失,一般是不穩定的。而情感則不同,一般不受情境左右,具有穩定性、深刻性(2分)。③情緒比情感強烈,具有較大的沖動性和較明顯的外部表現。而情感體驗一般較弱,很少有沖動性(1分)。,
6、 如何鞏固所學知識
1、集中注意力,學習時集中注意力。對事物印象深刻,易于長時記憶的形成,反之則精神疲乏,意識模糊可影響記憶的過程和效果;2、記憶力目標明確。記憶目標越明確越具體,記憶效果越好,漫不經心,記憶痕跡很不穩定,影響記憶效果;3、積極思維,力求理解;4、在活動過程中記憶。動手與動腦相結合,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及歸納總結的習慣;5、及時復習。采用多種化方法復習,看、想、寫相結合,嘗試背誦;6、合理用腦、講究心理衛生。合理安排作息,勞逸結合,保持學習時情緒的穩定和愉快。(任一寫出五點提綱并稍作解釋,給滿分;不作解釋,扣1-2分)
7、 心理健康的意義
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指心理衛生學,二是指心理健康狀態(如一個人具有積極穩定的情緒,健全的個性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三是指專業或實踐即心理衛生工作。(1分)心理健康的現實意義:1)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2)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發展。3)有助于推動精神文明的建設。(擴展回答得分為4分,答要點一個一分)
8、 病人自我意識可能的變化
自我意識的概念:個體對自己作為主體和客體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識。自我意識的三個特性:自我意識的社會性、自我意識的能動性、自我意識的同一性。(1分)當一個人患了疾病之后,自我意識的變化:1)角色行為沖突;2)角色行為缺如;3)角色行為適應;4)角色行為減退;5)角色行為強化;6)角色行為異常(擴展詳細回答得分4分,只答要點得分為三分)
9、 心理測量
心理測量的定義:是指在標準的情境下,對個人行為樣本進行客觀分析和描述的一類方法。(1分)這一定義有以下四點含義:1)行為樣本,一般情況下,人的心理活動都是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心理測量就是通過測量這些人的行為表現來間接反映心理活動的規律和特征。2)標準情境,從測量情境來看,要求所有被試者均用同樣的刺激方法來引起他們的反應,也就是測量的實施條件、程序、記分方法和判斷結果標準均要統一;從受試者的心理狀況來看,要求受試者處于最能表現所要測量的心理活動的最佳時期。3)結果描述:心理測驗通常分為數量化和劃分范疇兩類。4)心理測驗工具:一種心理測驗就有相應的一套工具或器材,包括測驗材料和使用手冊。(一個含義一分,擴展得分4分,答要點3分)
10、 醫患關系的意義
醫患關系的定義:是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交往過程。(1分)良好的醫患關系的作用和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良好醫患關系是醫學模式轉變的要求。2)良好醫患關系是醫療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3)良好醫患關系可調節患者心理狀態,有利于健康恢復。(擴展得分4份,回答要點3分)
11、患病后病人一般有哪些心理問題?
一個人軀體患病后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在心理過程和人格上的變化(2分):1、認知功能的變化(1分):病人主觀上感覺異常是病人認識上的變化。這種主觀的強化使病人的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能力都圍繞著軀體的疾病產生異常反映。對自身的注意力增強;感受性提高,對環境刺激和變化更敏銳,對時間、空間等的定向力發生障礙,甚至產生錯覺、幻覺;記憶力衰退,健忘;邏輯思維能力受到損害,對疾病的分析判斷下降,對治療表現得猶豫不決。疾病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損害病人的認知功能,甚至造成認知功能障礙。2、情緒活動的變化(1分):情緒變化是病人在病中都將不同程度體驗到地最常見、最重要的心理變化,它突出表現在病人情緒活動的強度和穩定性上,病人的消極情緒反應增多,強度增大;情感脆弱,易激惹受傷害,容易悲傷哭泣。3、人格變化和意志行為變化(1分):人格變得自我中心、放縱自己,過分依賴,獨立性減弱,感情用事,性情不穩定,過分要求增多,盲從、被動、缺乏主見等。
12、如何增強記憶?
1、集中注意力,學習時集中注意力。對事物印象深刻,易于長時記憶的形成,反之則精神疲乏,意識模糊可影響記憶的過程和效果;2、記憶力目標明確。記憶目標越明確越具體,記憶效果越好,漫不經心,記憶痕跡很不穩定,影響記憶效果;3、積極思維,力求理解;4、在活動過程中記憶。動手與動腦相結合,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及歸納總結的習慣;5、及時復習。采用多種化方法復習,看、想、寫相結合,嘗試背誦;6、合理用腦、講究心理衛生。合理安排作息,勞逸結合,保持學習時情緒的穩定和愉快。(任一寫出五點提綱并稍作解釋,給滿分;不作解釋,扣1-2分)
13、基本的情緒形式有哪些?
答:⑴快樂。是愿望得以實現,緊張得以解除的情緒體驗。
⑵悲哀。悲哀與失去所盼望、追求的東西有關。
⑶憤怒。由于目的和愿望不能達到,一再遭到挫折,內心緊張逐漸積累而產生的情緒體驗。
⑷恐懼。是面臨或預感危險又缺乏應付能力時產生的情緒體驗。
(每種基本形式各1分,具體解釋共2分)
14、知覺的基本特性?
答:⑴整體性。
⑵選擇性。
⑶穩定性。
⑷理解性。
(每種基本特性各1分,展開2分)
15、心理健康的標準?
答案一:馬斯洛(1分)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十條準備,包括(每答兩條給1分,答全給5分,):有充分的適應力;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恰當的估計;生活目標能切合實際;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適度的情緒發泄與控制;在不違背集體意志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個性發揮;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能恰當滿足。
答案二:我國學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1分),包括(答全并適當展開給5分,僅答出提綱給3分):1、智力正常;2、情緒良好;3、人際和諧;4、適應環境;5、人格完整.
17、 按目的和功能可把心理測驗分為哪幾類?
答:按目的和功能心理測驗分為⑴能力測驗;⑵人格測驗;⑶神經心理測驗;⑷評定量表;⑸職業咨詢測驗等。
(每答一類1分,解釋1分)
16、為了保證心理測驗結果的準確,對主試有哪些要求?(7分)
正確答案:合理選擇心理測驗對于心理評估來說是很重要的,臨床心理評估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選擇心理測驗必須遵照的一些原則(2分):1、根據臨床或科研工作的不同目的選擇不同種類的心理測驗或組合使用心理測驗;(1分)2、選擇常模樣本能代表被試者條件的測驗;(1分)3、優先選擇標準化程度高的測驗及有結構的測驗;(1分)4、在選用國外引進的心理測驗時,應盡可能選擇經過我國修訂和在標準化的測驗;(1分)5、主試者應該盡量選用自己熟悉和具有使用經驗的測驗。(1分)
其他答案:如將命題審成“心理評估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即:1、認真客觀的態度;2、保護被試者利益;3、管理好心理評估工具。給4分。
18、簡述病人心理需要的內容(7分)
病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滿足需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上有不同于正常人的情況(1分),表現出的需要的種類和特點也不同:(以下四點展開2分)
1)接納的需要(1分)
2)尊重的需要(1分)
3)提供診療信息的需要(1分)
4)安全的需要(1分)
19、簡述挫折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因素(8分)
引起挫折的原因有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原因,客觀因素(2分)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素,由于受客觀環境的限制,使個體的目標無法實現。主觀因素(2分)包括個體生理與心理條件的限制。
影響挫折的因素包括(4分):1)抱負水平;2)個人容忍力;3)外部因素,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等。
自我意識等(1分)
20、 簡述患者中心療法的理論基礎?
由羅杰斯所創立(1分),其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的心理學理論(2分)。主要有馬斯洛需要層次論(1分),羅杰斯的自我理論等(1分)
廣東自考培訓報名預約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